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,过生日时吹灭蜡烛的仪式会让甜点表面布满细菌。
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克莱姆森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,吹灭蜡烛时喷出的唾液会使蛋糕糖霜表明的细菌增加1400%。
该校教授Paul Dawson博士与他带领的本科生一起进行了这项研究,旨在引起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。
他原先研究的主题是关于五秒规则,即一种判断掉在地上的食物是否可以食用的方法;以及互相分享食物所带来的健康风险。
Paul Dawson表示:“这个想法是从我家女儿那儿得到灵感的。”
研究人员在一个蛋糕形状的聚乙烯泡沫塑料上覆盖了一层箔纸,然后涂上糖霜,插上生日蜡烛。
他们还在吹灭蜡烛之前先吃了披萨,模拟整个生日派对的过程,刺激唾液腺的活动。
接下来,他们就点燃蜡烛,再吹灭。
为了计算细菌的数量,研究人员用消毒过的水将糖霜稀释,然后在琼脂培养皿中展开糖霜,让细菌生长。
琼脂培养皿上的每一个菌落都代表了糖霜上的每一个细菌。
Dawson博士指出,这并不是计算细菌数量的最精确的方法,因为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在琼脂培养皿中生长的。虽然现在有更昂贵更精确的方法可以计算细菌细胞,但这个方法确实是一个最经典的基线方法。
研究结果发现了很多细菌,但更加令研究人员惊讶的是,每吹一次蜡烛,出现的细菌类型也都不一样。
但平均来说,吹灭生日蜡烛使得糖霜上的细菌增加了14倍。
然而在某一种情况下,蛋糕上的细菌增加了120倍,这便表明在吹蜡烛的时候,有些人相比其他人会传递出更多细菌。
不过Dawson博士也表示,生日派对还是可以照常庆祝的。
他认为,吹灭生日蜡烛之后就可以吃蛋糕了。目前来看这些细菌还不足以让人生病。
虽然人类的口腔中充满了细菌,但大多数都是无害的。
此外,因为庆祝生日的时候吹蜡烛许愿的做法非常普遍,尤其是小孩子,所以如果吹灭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会导致致命疾病的传播,那致病的现象就应该会很明显。
这已经不是Dawson博士第一次做这种有争议性的研究了。
2015年的时候,他发布了一篇十分有争议的文章,该文章指出,对那些喜欢吃一口薯条没吃完又接着蘸了酱的人来说,这种做法不仅在社会交往上是不可接受的,而且还可能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。
IG战队AD位职业选手Jackeylove在11月18日终于用来了自己的18岁生日,今年首份生日礼物就是IG获得S8世界赛的冠军,Jackeylove也成为LOL世界赛上最小的一位世界冠军获得者,除此外,IG官方还特别录制了阿水的个人视频为其祝福。
就在阿水18岁生日前,英雄联盟官方发布了新的联盟召唤师协议,要求玩家必须实名认证并且年龄在18岁及以上才可进行游戏,很多召唤师玩家都因为这条规定被禁号封号,尽管不知道官方会不会给阿水开特权,但现在阿水正式成年,不少网友都调侃:可以正大光明的打职业了。
在阿水十八岁生日时,贴心的王老板也是抽时间给队员过生日,并且亲自给阿水点生日蜡烛,阿水这波也是非常有牌面了,在被王校长问及生日愿望是什么时候,阿水很真实的表示:想正大光明的去一次网吧。
不少网友以及阿水的好友在IG官方微博下方送出祝福的同时,也不忘说一声:“可以去网吧庆祝了,兄弟,”看来年少时,每个男生的心中的愿望都是尽早十八,这样可以正大光明出入网吧。
祝阿水生日快乐,希望能够把持状态,砥砺前行,明年再次战上世界赛的领奖台。
全班95%孩子竟不认识白蜡烛
杭州科学老师都傻了:到底是孩子无知,还是课本落伍
过去十分常见的停电应急必需品白蜡烛,对现在很多孩子来说就是稀罕物。
资料图片
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,有20年的教龄,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!
当天,她上的是实验课,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,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,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,观察蜡烛的浮沉。实验做到一半,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,拿着蜡烛偷偷问:“老师,这个是什么?”
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,孙老师留了个心眼,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:“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?”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,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,但根据举手情况,她发现班里95%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。
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,即使告诉学生“这是蜡烛”,仍有孩子在实验报告里写“蜡烛是塑料做的”。也就是说,这些孩子根本没明白蜡烛是用什么做的,用途是什么?
三年级快10岁的小朋友,居然不知蜡烛是何物,到底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无知,还是课本OUT了?这个问题让孙老师思考了许久。
毕竟,在现在的生活中,除了蛋糕上五颜六色又细又长的生日蜡烛,能用到这种白蜡烛的地方微乎其微。
“以前上课也会用到蜡烛,所以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都认识。直到那个学生偷偷来问,我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。”孙老师说。
生产队、台式电脑……
孩子们对这些词也很陌生
孙老师的遭遇,杭城许多老师都经历过,小学还好些,毕竟学的内容比较简单。初中老师对此感触特别深。
“农村或者农场里的水稻田,水稻都是一行一列种得非常整齐,为什么?”
“青菜的每一瓣都不是重合在一起的,而是彼此交错形成叶镶嵌的结构,为什么?”
这是杭州惠兴中学科学老师吕志杰上生物课时提的问题,底下学生的回答很整齐——“不知道,没见到过,想象不出来。”
杭州观成中学科学老师李学明记得曾有一道考题,大意是问:“小麦和水稻的叶子,到底是平行脉,还是网状脉?”结果把好多学霸都难住了,因为城市的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小麦、水稻的叶子长什么样子。
不止科学,钱报记者的同事昨天也在吐槽女儿的数学作业,有道应用题里有“生产队”这个词,女儿看了半天,说读不懂题,不知道“生产队”是什么意思。另一位同事家的二年级小学生,也曾经拿过一道应用题问妈妈:“笔记本电脑我知道,可台式电脑是什么东西?”
老师讲台上划根火柴
胆小的女生逃到了教室外
有老师认为,造成小学生不认识白蜡烛,看不懂“生产队”的原因,是因为现在课本里、考题中,许多看似生活化的东西,实际上却脱离了当今学生的生活,直接把学生搞懵了。
在孙老师印象中,十年前和现在,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大,但是教学用具、课本内容却没啥变化。所以,许多在她看来是常见的教具,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却非常陌生。
“现在城市的孩子和十年前不一样,他们会看说明书,会玩乐高,但却不认识蜡烛、火柴,不会裁纸,也不认识植物和农作物,因为生活中见不到或用不着。”孙老师感慨。
最典型的就是划火柴点燃酒精灯,跟十年前不同,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没见过火柴,一看忽然冒出火焰,全班都吓坏了。“我当时演示划火柴,旁边同学吓得直接跑到教室外面。”孙老师无奈地说,“很多学生都不敢点,怕被烫伤,胆大些的男生点火柴,女孩能躲到几米开外。”
惠兴中学的吕老师也认为,确实有少部分科学的课本内容比较陈旧,已经被现代生活淘汰了,但却一直没有更换,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干扰。
“比如挂点滴的瓶子,以前都是玻璃的,现在改用软塑料袋,点滴液滴下来的原理发生了变化。再拿老的问题去考察,意义就不大了。”吕老师举例说,“还有就是家庭电路,现在都用空气开关和电子式电能表,但我们的教材中依然是闸刀开关和机械式电能表。”
采荷中学科学老师施彬彬说,课本中常出现这种“过时”的内容,学生们往往一头雾水。“比如讲到大气压,会以农村的抽水井为例。讲到杠杆,就会提到以前市场里用的杆秤。但在日常生活中,尤其在城市里,这些东西都很少见了。”他说。
也有老师认为
现在的学生缺乏生活常识
在采访中,也有老师认为,板子不能只打到课本“过时”上。造成现在这种不对称现象,学生生活经验不足、阅历不丰富也是重要原因。很多孩子的生活由父母一手包办,缺乏常识。
吕老师举了一个例子,吃水煮蛋时,如果鸡蛋刚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,壳是很难剥的。“让学生解释这个现象,80%的学生都说不知道,家里平时都是长辈剥好吃现成的。”
讲解大气压强时,吕老师举例,吃螺蛳都要将尾部剪掉才更容易把肉吸出来。有些同学就非常不解,组团来问:“老师,吃螺蛳不是用牙签的吗?为什么要吸啊?”
杭州留下小学的科学老师仰毅明告诉钱报记者,之前班里有许多学生,被父母保护得太好,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让碰,更不要提动手操作。六年级学习“工具与机械”单元,要求孩子们将教室橱柜上的螺丝拧下来,结果很多孩子还是人生第一次碰螺丝刀。
没有生活阅历,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无法活学,只能靠死记硬背。从长远来看,这是不可能学好科学这门学科的。
杭州行知小学科学老师虞小东认为,小学科学以普适性科学知识为主,讲的都是基础科学知识,内容大多不会过时,无非只是因为社会在进步,举例要与时俱进,联系更多新的事物,更接近学生生活。虞老师说,有些具有年代感的事物的确会超出学生的认知,与生活脱节,“由于社会进步,技术发展,新事物不断进入学生生活。以前讲光能、热能,通常会用到蜡烛和灯泡,但现在还可以用空调、地暖等来解释,学生们更容易理解。”
沈蒙和
钱江晚报